信阳:住建局发挥联合辅导室作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质效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称工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加”“减”法至关重要。减法主要是“减、放、并、转、调”,是对原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环节、时限的“瘦身”;加法则主要侧重“服务”,在推进工改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更多的贴心服务,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精心做好“加减法”,实现服务质效和企业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信阳市住建局充分发挥工改牵头部门作用,持续进行着探索创新。实践中,相比较以前冗繁复杂的程序、流程和环节,工改实施后,确实带来了极大便捷,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高。但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信阳市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发现,虽然程序和流程简化了,但审批“快节奏”遇到了企业“慢适应”,一些企业群众对一些服务项目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改革之后,如何让企业群众“适应改革”,办事更清楚、更明白?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工改以来“企业懂不懂、部门用不用、改后行不行、效果好不好”,从政府服务供给与市场主体需求不匹配等方面着手,信阳市住建局进行了多方走访调研。确立以联合辅导为突破口,建立联合辅导机制,通过线下建好服务阵地、线上完善系统、全程跟踪研判。在联合辅导中实现了政府靠前服务、部门业务融合,项目单位学懂吃透改革措施、内部流程积极应接,政企亲清沟通、双向发力,推动了改革政策快速落地,促进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蓄足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善制度设计。信阳市工改办发布了《信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合辅导帮代办实施办法》,按照项目单位自愿、部门不增加审批前置和环节的原则,在办理建筑许可审批的4个阶段建立“一家牵头、共同参与、联合辅导、一次告知”的工作机制,将原来多部门与项目单位的分项辅导,变为“多对一”“多对多”联合辅导。同时,制定了辅导内容、辅导流程、辅导人员职责等配套制度,按照项目分类又分阶段编制辅导手册,上一阶段审批完成,提前预约、告知下一阶段辅导内容,实现辅导无缝衔接。

二是建立联合辅导队伍。信阳市住建局将各个审批部门、市政公用设施提供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联合辅导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分阶段联合综合辅导,实行一次告知,减少跑腿次数。同时,发布《信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工作规则(试行)》,建立队伍提供全程帮办代办陪办服务,确保辅导效果。

三是固化辅导场所。信阳市住建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支持下,筹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4个阶段的帮办代办联合辅导室,为需要联合辅导帮办代办陪办的企业提供温馨、舒适、实用的公用办公场所。配齐辅导手册、样表及各类工作器材。建立工程联合审批室工作人员值班制度,进一步固化辅导机制。

四是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通过联合辅导,及时搜集项目单位需求,发现改革不足,迅速研究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改革。

联合辅导帮代办工作机制开展以来,信阳市住建局通过交流座谈、定期走访等,针对审批流程进行全程讲解;针对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充分协调;针对政策法规不了解处进行解读;在答疑解惑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梳理申报要件,填写申报表单,完成网上申报,提高联合审批一次通过率。目前已对有需求的12家企业进行了联合辅导服务,并于申报当天取得了有关许可电子证照。

通过联合审批帮代办制度,全市工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企业准备材料的时间大幅压缩,辅导过的企业阶段报批材料基本2天左右即可完成申报,比原来分项申报至少减少15天以上。二是企业准备材料的质量大幅提高,辅导过的企业资料准备齐全,表单填写准确,受理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三是项目落地速度大幅提高,以第一个经过全流程辅导的项目为例,通过告知承诺制和容缺机制,项目办理±0.000以下部分施工许可审批用时仅1个工作日。四是企业获得感大幅提升,根据电话回访、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结果,辅导过的项目,满意率达到98%以上。五是改革进程大幅加快,通过联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打好政策“补丁”,精准打通改革落实的堵点,疏通了政策落实的“末梢神经”,不但项目单位更加主动适应、拥护改革,而且部门业务协同与融合也大大加快。

下一步,信阳市将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使其成为政企沟通的更有效平台,通过机制的推行和进一步完善,使联合辅导更好地发挥政企沟通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发现问题—跟踪研判—健全机制—完善提升”的功能,成为工改工作的亮点。同时,探索建立联合辅导系统模块,坚持“互联网+”思维,根据辅导需求和改革需要,完善系统功能,大数据分析功能,提升精准施策能力和水平,形成符合信阳实际、彰显信阳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