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提质增效,政务办理有“速度”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窗口。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按照“应尽必进”的原则,入驻部门23个,科学设置了工改、企业开办、不动产、税务、医保社保、公安等六大综合服务窗口,提升“一窗受理”水平。二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县级政务服务事项2157项,其中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100%,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总数占比100%,行政许可类事项时限压缩比达94.87%。实现了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215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行政许可类即办件事项数1093件,占比98.91%。2023年以来,全县在新乡市“一网通办”业务系统受理办件29956件;办件“好差评”评件数109536条,好评率100%;“互联网+监管”系统中录入主项546项,主项覆盖率99.45%;子项2188项,子项覆盖率99.13%。三是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赋能,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将多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进行整合优化。目前,全县已经梳理出了39个涉及出生、就业、婚姻、退休以及公司设立、经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共产生了13663件办件。
二、惠企纾困,服务企业有“温度”
一是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企业纾困帮扶,助力企业减轻成本,机关干部进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落实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等工作机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针对性提供有效服务,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重点问题采取“点办理、批处理”的方式,建立起问题收集、研判分类、解决推进全流程的工作机制,并按照“13710”工作法开展问题办结工作,今年以来,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49个,已经解决49个,整体解决率100%。二是拓宽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县营商办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及乡(镇、街道)服务中心、水电气大厅设立投诉举报箱,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2023年以来共收到投诉举报事项9件,均已及时转办处理。三是融合政务诉求响应渠道。线下通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有诉即办”窗口、评价二维码、意见箱等,线上通过河南政务服务网咨询投诉栏、12345热线、电子邮箱等,广开受理渠道,实现闭环管理,做到件件有受理,事事有答复。2023年以来共收到“好差评”评件数109536条,好评率99.9%。
三、细化服务,项目推进有“精度”
一是科学谋划有准备。延津县抢抓稳经济政策机遇窗口期,找准国家政策与县情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深入分析研究国家宏观政策资金扶持方向,编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指南》,公布申报项目及对口科室联系方式,切实做到科学谋划,把上级政策转化为具体项目。今年共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130.29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56.83亿元。截止目前,共谋划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6个,总投资145.31亿元。专项债券需求67.18亿元。被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专项债券项目19个,总投资47.32亿元,专项债券需求16.04亿元。二是强化保障有力度。融资需求方面,县金融局先后督促解决县农商行取消固定资产评估费用、提供信用类产品利率需低于6.75%、需有抵押担保才能贷款等问题;县农商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2022年的7.63%下降至7.24%,下降0.39个百分点,年减费让利达1876万元。用工方面,创新就业服务形式,打造“延津人社”直播间,使求职者与企业“屏对屏”互动,采用“云招聘”方式使就业资源高效衔接,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网购式”服务。已成功举办线上招聘3期,为102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2436个,达成用工意向1550个;税务方面,充分利用税收宣传月和便民春风行动,通过政策宣讲培训会、线上云税直播课堂、视频宣传等多渠道、多点位,开展新的税费政策宣传解读,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570万元,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三是扎实推进有成效。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分包、问题协调、重点核查、总体评价、观摩评比等全流程、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加强全过程服务、穿透式监管,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截至8月底,全县4个省重点项目和2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4.25亿元、61.70亿元,投资完成率134.69%、99.20%。第九期“三个一批”纳入省台账管理项目14个,其中“签约一批”项目4个,履约率100%,开工率100%;“开工一批”项目5个,开工率100%;“投产一批”项目5个,已达效项目4个,达效率80%,投资完成率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