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市建设智慧税务 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税收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2018年10月在广州市视察时强调,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2023年4月视察广州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凸显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近年来,广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税收营商环境。
一是免申即享,税费红利“直达快享”。依托电子税务局和大数据分析,向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实现“政策找人”。除法定核准或备案事项,推行“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办理方式,实现95%以上优惠事项“免备案”。开展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账单”推送工作,深受小微企业好评。
二是权益保护,企业诉求“直通快应”。创新推出“不满意,请找我”服务,依托大厅、两微一端等载体,实行闭环管理、台账跟踪,解决纳税人缴费人诉求近万条。密切跟踪税务总局三批共62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穗税春风惠民”12条广州特色便利化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纳税人缴费人便捷高效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引导遵从,纳税信用“一码通行”。推出“广州税信码2.0”,企业通过手机微信随时“亮码”展示纳税信用信息,为全市超百万户纳税人打造可随身携带的纳税信用电子名片。截至2023年6月,已为全市近6万户次纳税人提供近10万次查询服务。
四是多方蓄力,税费争议“源头直解”。构建“只进一扇门+争议一站结”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新模式,全市成立11个税费争议调解机构,配备调解员528人,实现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由联合处置中心统一受理、集中处置和结果告知,让诉求反映、争议处置“最多跑一地”,有效降低争议处置成本。
一是打造“云税厅”。通过“一站式”集成全部智慧办税服务渠道,构建“1+N”模式智慧办税新生态,提供覆盖全税种、全业务、全渠道、全流程的办税缴费服务,2023年1—11月,纳税人缴费人通过线上集约处理税费业务5955.1万笔,实体办税厅上门办理量比建设云税厅前同比减少62%。
二是推出元宇宙办税厅。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以实体办税厅和纳税人之家为蓝本,将虚拟空间划分为咨询辅导、业务办理、纳税人学堂、税务文化墙等区域。纳税人通过佩戴VR眼镜即可随时随地与税务专员“面对面”沟通办税。
三是打造一站式云上服务立体矩阵。整合云办税、云咨询、云直播等多种服务渠道,纳税人通过手机即可咨询和办理业务。黄埔区税务局上线“埔小税”数字客服和“埔税魔方”税费知识谱系平台,多维度精准宣传税费政策、快速响应服务诉求。
四是推动数字化人民币缴税。分梯次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支持以数字人民币支付税费款和办理退税业务,全省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退税,2023年实现数字人民币缴纳税款超4亿元。
五是丰富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出税务智能语音机器人“税宝”,提供7×24小时智能语音咨询服务。推出智能外呼技术“智税Call”,由机器语音代替人工,实现双向交互、自动高效的税企沟通。黄埔区自主开发“税音通”智能语音助手,针对人力资源、建筑安装等行业企业,自动拨打电话开展风险提醒,从源头减少自然人异议申诉数量。
一是推进广深双城联动,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广州市与深圳市签署《双城联动税收合作框架协议》,推动10大方面33项措施深入合作,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税务力量。广深两地合力打造“湾区通办”试点示范区,实现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系统、远程视频办等“非接触式”税费服务渠道在智慧柜台上的互相嵌入,目前已有86项业务纳入两地办税缴费服务一体集成清单,有效解决纳税人两地跑、折返跑等问题,实现涉税费业务“家门口”办。
二是紧盯人才关键要素,支持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广州市出台执业认可清单,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被列入其中;成功推动省税务局出台南沙新区执业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可以在广州南沙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目前已有8名港澳人士在南沙成功办理执业登记。
三是支持涉税专业服务业在南沙集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广州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南沙先行启动区为主体空间,成功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财税专业服务集聚区,已有8家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专业服务机构代表签订入驻意向,将充分发挥财税专业机构的专业优势和税企纽带作用,助力南沙招商引资,优化地区产业格局。
四是聚焦经营确定性,探索涉税费事项“事先裁定”。为从事并购重组等复杂经营活动、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型业务模式的大企业纳税人提供税法适用确定性服务,帮助预判未来发生特定复杂事项的税收成本,提升涉税确定性。推出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线上办”,将确定性服务范围全面覆盖非居民纳税人对税收确定性需求较高的国际税收事项,降低纳税人跨境税收风险,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征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