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斩”职业索赔乱象 “创”清朗营商环境

针对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和趋势,河北保定创新开展跨部门协同治理新模式,建立信息互通会商、负面清单、执法容错等制度,推行广告合规服务,探索免罚机制,构建起“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理闭环。

  一、制度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治理
  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强化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多部门联合治理格局。一是建章立制,夯实依法规制基础。市场监管、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行政审批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行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建立互通会商、联合查办、信息共享等机制,探索治理非法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新路径。二是明确职责,构建协同治理体系。进一步明晰打击非法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各部门具体职责,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庭、市检察院检察部、市公安刑侦支队、市信访局网上信访、市司法局行政复议、12345热线结合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三是凝聚合力,形成联合打击威慑。建立“数据共享→联合研判→分类处置→效果反馈”的工作流程,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及时向检察、公安机关移交涉嫌敲诈勒索、诈骗案件线索。截至2025年7月底,向相关部门提供重点人员名录6次,涉及恶意索赔人35人,具体信息277条,对牟利性索赔行为形成高压态势。
  二、模式创新:厘清行为边界,破解治理难题
  创新构建“三张清单”,以“负面清单明边界、分类处置提质效”模式,为执法工作提供精准指引。一是“负面行为清单”。明确职业索赔行为边界,列明“滥用举报权”、“虚构事实索赔”等禁止性行为,以及17项可以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细化举报人奖励认定、领取及身份核实等规定,增强可操作性,为执法提供坚实依据。二是“异常名录清单”。依托全国12315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库,动态更新非法牟利性职业索赔异常名录,定期跨部门会商研判。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共收录涉嫌牟利性索赔人信息1025条,筛查疑似牟利性信息22522条。三是“执法容错清单”。对投诉举报类行政复议案件新类型、改革探索性案件、因制度设计等原因纠错的案件,提出容错机制,鼓励基层执法人员积极履职。《规定》实施以来,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收案1166件,结案1042件,其中不予受理、驳回、维持等903件。
  三、举措创新:深化源头预防,维权营商双赢
  推行权益平衡双轨制,既依法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防线,又全力维护经营主体合规经营秩序。一是依法护企,靠前服务。践行“前置服务、预防为先”的新型监管理念,针对广告宣传领域投诉索赔热点,创新上线“保定市广告合规咨询服务平台”,形成“平台智能筛查、三员协同发力、线索闭环处置、数据驱动决策”运行机制,从源头降低违法风险。自2025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指导经营主体在发布前审核、修改广告1751条。二是多措并举,快速维权。构建全维度消费纠纷解决体系,全市培育发展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ODR)企业1676家、消费维权服务站1044个、市场监管综合服务站47个、消费维权服务岗666个。截至2025年7月底,ODR和解率63.22%,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55.08%,实现对“恶意行为从严打击”与“真实诉求高效处置”的精准并行。三是审慎监管,法治护航。建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段式执法模式,切断了职业索赔人借“小错重罚”的牟利链条。2025年上半年,全市依法办理免罚案件242件,释放免罚红利1086.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