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度信阳市重点实验室公示名单、信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示名单出炉,信阳高新区科技平台又添“新丁”,海众科技申报的重点实验室,星宇航天、芯钻新材料等企业申报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获认定。
科技赋能,科技兴安。信阳高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助跑企业发展“加速度”,打造科技引领新高地。
打造发展“新架构”
信阳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平台建设,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把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推动全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重要内容,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主动加强服务,帮助指导辖区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平台。截至目前,全区科技研发平台占全市13.94%,这些科技平台立足战略部署,瞄准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有力支撑了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能”
为践行国家高新区社会责任,信阳高新区上下齐动员,加大宣传力度,抢抓工作落实,积极利用科技创新阵地,开展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今年以来,信阳高新区已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057个,共帮助380人走向科研岗位,助力企业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信阳高新区利用高企,科小,省、市科技平台等申报宣传指导契机,深入用人单位指导其建立健全科研助理聘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系统性制度,畅通科研助理人员成长路径,保障科研助理个人权益,提高科研助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促就业与助科研双赢。
优化创新创业“新生态”
为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新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持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蓄势赋能。制定《信阳高新区关于设立火炬统计专项经费实施办法》,已初步拟定《信阳高新区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意见》,开展研发费用全覆盖活动,精细化政务服务流程,主动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对接,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技术合同登记等工作的线上审核权限,从辅导到审批多角度贴心服务企业,对企业科技攻关、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引进输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给予重点支持。
截至目前,信阳高新区一区四园第一批申报的22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1家通过省专家组审核,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增加到56家;已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01家,居信阳市前列,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一步,信阳高新区将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地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现代化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核心战略,以更饱满的热情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惠企服务,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信阳市高质量发展高地、创新发展标杆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