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 破解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难题

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率先试行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通过设置办理专区、推行告知承诺、“党建+业务”基层网格员协同数据采集、购买不动产登记责任险等举措,有效降低登记风险,提升群众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便利度。

创新引入制度 重塑业务流程

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信阳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试行开展遗产管理人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试行)的通知》,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规定该项业务的收件清单和办理流程。同时,在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开设非公证继承业务咨询和受理专区,在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的主持下,由有继承权的继承人现场推选出遗产管理人,负责填写遗产(不动产)分配方案和对亲属关系、死亡证明等材料进行确认,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对分配方案签字确认后,遗产管理人或取得不动产的权利人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继承人到场询问(全程录音录像)、告知承诺制、公示期与审核期并行计算、EMS证书免费邮寄送达等方式,有序开展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实现该项复杂业务办理“最多跑一趟”。

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由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管理和分配,有效解决了当前不动产非公证继承中存在申请资料难核实、审查尺度难把握等难题,大大节省了继承人的时间及费用成本,减少了办事跑腿次数,更好地维护了不动产继承人的权益。截至目前,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办理非公证继承3500余件,为群众节省公证费2800万左右。

党建业务融合 高效服务群众

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探索“党建+业务”融合,选取“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试点社区,通过“支部联支部”活动,协助试点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居民,宣传非公证继承登记相关业务,采集居民亲属关系并建立详细台账。试点社区居民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时无需再提交社区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材料,由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填写亲属关系表、遗产管理人核实确认,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后,在公示期内,将申请人申报的亲属关系信息提交给社区,社区予以复核并反馈给登记机构,待公示期满且无争议的即可发证。通过“党建+业务”融合,不动产登记机构与试点社区居民亲属关系台账信息共享,提升了信息查验的针对性,保障了登记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同时为信阳市大数据中心个人信息库建设提供基础信息,进一步减少申请人往返跑路,提供证明的时间。试点社区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的做法成熟后,将逐步推广复制至全市,破解非公证继承业务申请人提交亲属关系证明难的“堵点”。

打造专业团队 保障登记质效

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印发《赔偿制度及登记错误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购买第三方责任保险的方式,落实登记错误赔偿机制,有效降低了实行非公证继承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存在的风险,增强了工作人员尽职担责意识,是维护登记机构、登记人员和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无出险记录。

同时,抽调业务骨干全流程负责非公证继承登记,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等,并做好登记预约和材料初审工作。申请人继承材料齐全后,再分发给继承专窗工作人员进行复审和受理,询问过程全程录像备案,继承结果及时进行网站公告。为避免疏漏,每件继承业务均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专人负责、多人参与的传帮带良好工作格局。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专业团队的打造,有效保障了非公证继承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及时化解了继承纠纷,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

日前,浉河区办事群众朱先生一家7人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在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未指定遗产管理人的情况下,为了让90多岁的朱先生不再“多跑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立刻征求继承人意见,现场推选遗产管理人,签订遗产管理人声明书,并对其他缺失材料进行容缺办理,得到全体继承人一致好评。朱先生感慨道“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办好,真是给我们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下一步,信阳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大创新力度,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持续提高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