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信阳市人社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帮扶牵头单位作用,全力做好脱贫群众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截至10月23日,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31595人,超过了“务工规模不低于33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在今年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会上,信阳作为两个代表市之一作了先进经验发言。《中国劳动保障报》9月第二版头条刊发了信阳市人社局苏信人力资源合作典型做法。近日,据人社部通知,信阳市人社局就业帮扶工作经验成功入选全国人社领域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将刊发全国推广。一是强化机制保障,不断精准化工作举措。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改委等多部门建立信息数据对接共享机制,制定出台各类就业帮扶政策20余条,联合开展脱贫人口务工状态监测,对未就业人员及时提供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脱贫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强化劳务协作,不断便捷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苏信人力资源合作和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建成全市首个“大别山双创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发了“信阳市返乡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信阳市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平台已收录人力资源信息210多万条,为有外出务工需求的脱贫群众常态化提供岗位信息发布、人岗精准匹配、高效集中输送等全流程服务,全市脱贫人口跨省务工规模达18.59万人。畅通求职用工对接渠道,共举办 “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专项就业活动45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21.6万个,18.7万人次享受了免费就业服务。三是强化就近就业,不断多元化就业渠道。积极开展稳岗留工行动,通过实行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扶持企业吸纳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等措施,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业。截至9月底,全市共减征失业、工伤保险费7642万元、缓缴失业保险费308.69万元,惠及企业2.6万家,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稳岗就业。通过创新推动“雁归来”工程实施,吸引11.2万名信阳籍在外人士返乡就业创业。共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0632人,发放岗位补贴8083.76万元。全市脱贫人口实现省内县外务工就业2.3万人、县内就近就业12.26万人。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不断优质化就业水平。今年新建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培训基地2个、市级大师工作室10家,形成了以信阳菜师傅、浉河制茶师、新县红城月嫂、淮滨织女等为代表的“1+10”人力资源品牌。将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脱贫家庭子女纳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点帮扶对象,大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免费就业技能培训。高标准完成信阳技师学院一期建设,鼓励吸纳农村脱贫家庭子女免费接受技工教育。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人人持证”培训45610人,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被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领导小组表彰为先进单位,位列全省第三。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持续全面落实就业优先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保障,积极稳妥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创新发展,全力做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