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打造政府采购的“智慧大脑” 培育营商环境的“生态雨林”

        今年以来,信阳市财政局积极创新开展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针对长期存在的“重审批轻过程、重结果轻信用”监管顽疾,紧抓“制度设计+技术赋能”,构建起涵盖“阳光监管全透明、流程再造提速度、信用应用树导向、服务升级优体验”的四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立体化监督网络、智能化信用评价、全流程电子化平台、精准化服务机制的多维联动,既扎紧制度“篱笆”,又铺设服务“快车道”,推动政府采购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过渡、从“程序合规”向“效能最优”转型,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一、阳光晾晒全覆盖,刚性约束筑铁壁——阳光监管“双轨制”刷新“透明+满意”双指标。
       为解决政府采购信息不对称难题、破解信用缺失困局、补齐服务滞后短板,信阳市财政局双管齐下,对症下药。一方面严格五日公示制度,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加强信息公开,扩大中标信息公开范围,落实监管信息全链条公开,建立“五日公示”刚性机制,要求所有行政处罚、投诉处理结果、履约抽检报告在作出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公开,重大违法等失信行为同步推送至全国政府采购失信名单库、信用中国等平台,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另一方面优化投诉受理流程,提升调解服务效能。启动多维投诉处理机制,开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诉渠道,实现投诉材料电子提交;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允许主要材料齐全情况下先行启动调查程序;探索开展投诉调解机制,提升投诉办理效率,提高企业满意度。
        二、刀刃向内破藩篱,数智赋能启新章——政府采购“极简革命”打造“审批+支付”效率标杆。
       数字赋能,智领未来。信阳市财政局率先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数智化转型,大幅提升采购效率,筑牢廉政防线。一方面推进线上采购“零跑腿”,为企业减负。实施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构建覆盖“预算申报、计划备案、电子开评标、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的线上运行体系。企业可“零跑腿”完成在线注册、免费下载标书、电子投标、在线质疑、投诉等全流程操作,为企业节省大量投标成本。极限压缩时限,推行“三日办结”机制,鼓励采购单位评标结束后当日发出中标通知书、当日完成线上合同签订。另一方面确保财政直达“一日付”让企业安心,信阳市财政局每月20日前通过信息化平台向采购单位和企业推送“支付绿色通道”申请入口。采购专员主动提醒并将核查筛选履约验收合格、符合支付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清单。支付申请提交后,财政资金1个工作日内直达企业账户。同步建立资金池动态预警机制,通过月度支付需求预汇总实现财政资源统筹调配。截至2025年5月,累计支付290笔,共计2.12亿元,支付周期大幅压缩,支付率达98.6%。
       三、四方互评筑诚信,动态监管树权威——信用体系“多维联动”打造“评价+应用”信阳样本。
       创新建立贯穿采购全周期的信用监管体系,以信用杠杆撬动市场自律,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一方面首创政府采购全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在信用监管体系构建方面,信阳市财政局采取“四方信用互评”机制,在政府采购领域首创采购人、供应商、评审专家、代理机构之间的互相评价系统,设置涵盖投标合规性、合同履约质量、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等多项指标的评估体系。评价结果直接转化为信用评级,应用于后续代理机构分级管理。另一方面构建“信用+制度”双保障监管模式。推行网上商城“信用+承诺”入驻模式,供应商仅需签订承诺函,并满足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零费用”入驻。强制要求采购单位建立“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内控制度,在河南省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备案。通过分解采购需求制定、招标文件审核、合同履约监督等权力节点,形成内部制衡机制。建立履约验收“双随机抽检”的验收核查机制。对严重违约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设立“政府采购服务专员”制度,覆盖财政系统15个科室和市本级264个预算单位。采购专员主动走访企业50余家、预算单位60余家,开展“点对点”政策辅导。同步组织专题培训30余场次,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型。
       目前,信阳市财政局的创新实践已在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三个维度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