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三维联动”精准助企 金融“活水”滴灌赋能高质量发展

罗山县紧扣高质量发展脉搏,主动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以科技金融激发创新动能,以绿色金融引领生态转型,以精准服务纾困惠企,形成“三维联动”特色模式,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金融活水。

‌一、深耕科技金融沃土,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罗山县聚焦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着力构建覆盖广、链条全、效率高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精准育苗强主体‌全面落实省市科技金融实施方案,瞄准知识产权积累、成果转化活跃、研发管理规范的企业靶向培育。通过梯度培育、精准辅导,高新技术在库企业达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库动态覆盖超56家,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产品创新破瓶颈‌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特点,量身定制“科技贷”、“专精特新贷”,单户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累计为企业提供质押融资2.46亿元,让“知产”变“资产”。针对初创期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健全“政府+银行+担保”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融资担保增信显著降低融资门槛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超1.5亿元。三是‌人才机制筑根基着力破解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短缺瓶颈,深化校企合作,系统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建立人才下沉机制,定期选派优秀人才驻点服务重点科技企业。全县22名科技特派员依托服务团和服务队,精准对接产业科技需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及科技大讲堂公益直播课程等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厚植绿色金融根基,绘就生态发展底色

罗山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汇聚。一是‌体制机制强引领持续优化绿色金融工作机制,由县绿色金融工作推进小组牵头深化绿色发展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发展标准深度嵌入业务流程,引导和推动分支机构精准把握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导向,强化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规范。依托县电视台、视频号等新媒体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巩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生态协同格局。二是‌信贷投放增动能聚焦绿色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行业绿色升级改造,稳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辟绿色信贷通道,降低小微企业门槛。今年以来,为再生资源企业投放1600万元,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乡镇污水处理、海绵型道路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超1.1亿元2025上半年,全县绿色贷款余额达14.84亿元,较年初稳步增长。三是‌产品服务促普惠立足市场需求,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政策性科创金融,推广“创业担保贷”、“茶叶贷”等特色产品。鼓励银行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和居民群体,创新推出“金燕E商贷“金燕E购贷”“抵押e贷等接地气产品,提升普惠性与公众参与度。

‌三、织密服务企业网络,畅通融资兴业动脉‌

坚持“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品牌活动架金桥持续打造“周四有约·罗商之家”企业家茶叙会、“行长周一见”等品牌活动,搭建常态化、精准化政银企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围绕科技创新、茶产业升级、环保项目、农机购置等主题精准举办6场专题对接会,吸引了93家优质企业参与,促成金融机构发放贷款6990万元。二是‌深入一线解实需“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结合“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企业一线问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66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协调解决融资难题3294.5万元。针对不同行业特点,鼓励银行机构创新推出种植贷茶叶贷毛尖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并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有效提升融资效率。同时,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对走访中发现的企业融资难点进行台账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三是‌精准滴灌显成效聚焦“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专属服务方案。通过高效对接,年内已为三麦食用油、远衫科技新增“专精特新贷”400万元,为中毅高热新增“科技贷”1000万元。针对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需求,积极筹备推出“退役军人创业贷”等创新产品,持续拓展服务覆盖面。

罗山县通过科技金融精准赋能、绿色金融系统布局、企业服务深度下沉“三维联动”,成功打造了金融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罗山样本”。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科创前沿与绿色转型,提升服务精准度,优化融资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在金融助力区域崛起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破题之道、贡献罗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