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赋能老区振兴”系列调研采访活动于2025年9月23日在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启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调研采访组将深入河南大别山、太行革命老区一线,通过实地走访与面对面访谈,全面展现“十四五”时期老区在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红绿融合、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发展新貌。活动成果将通过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生动讲好老区振兴故事。
莽莽大别山,巍巍英雄气,红色血脉在这里奔流,振兴故事在这里书写。近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调研采访组深入信阳市潢川县,调研采访潢川县赓续红色基因,铺就振兴坦途的奋进轨迹。“十四五”以来,信阳市潢川县从红色基因的情感驱动,到产业、交通的硬核发力,再到基层治理的细腻温暖,蹚出一条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之路。
潢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在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十四五’以来,潢川县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获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交通动脉打通发展格局 化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
立足“豫东南门户”区位优势,潢川县将交通升级作为发展先手棋。“四好农村路”的全面建设,正是其交通体系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据潢川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书记、主任吴应权介绍,“十四五”期间,潢川县境内312和106国道实现一级公路“零的突破”,“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县建成县乡村全域公交体系,321台公交车每年安全运送旅客超900万人次。与此同时,潢川大力发展“交通+物流”,推动交邮融合发展,454个物流网点形成良性发展的城乡三级物流体系。
在重大交通项目层面,县发展改革委主任晏楠介绍,当前潢川“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枢纽已初具规模,潢川机场、花埠港、豫东南高铁站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持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条条道路,不仅是出行通道,更成为产业延伸的血脉、民生联通的纽带,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力。正如县长黄在国所言:“这些关键项目正将潢川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老区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纵横通达的现代交通网,正成为潢川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跑道。
产业振兴鼎力共铸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振兴的根基。在潢川,这一根基得益于传统龙头的转型升级,依托于新兴科技的强劲赋能,更借力于青创电商的开拓探索。三者鼎力共铸,共同挺起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华英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为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注入发展动力。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张勇介绍,华英作为鸭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澳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营收达47.3亿元,出口额达8.7亿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富民强企、业润社会”的使命担当助力乡村振兴,解决4000多人稳定就业,累计带动潢川周边县区1万多农户、3万多人参与养殖、加工、运输等产业链,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综合社会效益60多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潢川县的乡村振兴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农业龙头持续发力,现代农业创新激活潢川“产业造血”的动能更令人瞩目。在潢川,科技赋能的未来农场见证了农业的“智变”。水木光州未来农业集群不仅破解了46℃高温下全年连续种植的难题,更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装备国产化的成本瓶颈。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人资总裁艾方表示,水木光州未来农业集群依托自主创新产业知识体系,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生产应用、人才培养、碳汇交易的全产业链生态,3.6万平方米的“天空农场”,串收小番茄正以亩产50-100倍传统农业的效率生长。1.6万平方米的未来农业科创中心,年培养“新农人”5000名,构建老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与产业孵化平台,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三产融合,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统一,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科技让农业更强,电商则让农产品走的更远。在大别山青创中心,“互联网+直播+平台+农户”产业链打通了农产品线上销售通道,帮助本地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我们本地农民种植的瓜果蔬菜第二天都可以到达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农产品展厅,”大别山青创中心负责人周震介绍,“青创中心重点发挥红色文旅的带动作用,通过‘红色’吸引流量,本地优质农产品承接流量,赋能‘三农’。”这种“红色引流、绿色承接”的模式,正是潢川推动红绿融合、激活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
基层治理焕新美丽乡村 治理兴业激活全域经济
在潢川,一村一落的蜕变,也汇聚成乡镇发展的蓬勃动能。
潢川县付店镇党委书记杨宇介绍,“十四五”时期,付店镇积极强党建、兴产业、优治理、惠民生,着力打造品质生活、文明乡风,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面向“十五五”,付店镇将守牢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底线,以片区化思维加强系统统筹,通过树立正风、转变作风、凝聚民心、集聚产业、壮大集体,促进共同富裕,确保“一轴两翼、五大组团”发展蓝图落地落实,勇做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排头兵。
付店镇的片区化统筹谋划,为全县乡镇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治理样本。而双柳树镇则凭借对“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生态价值转化上积极探索。双柳树镇党委书记方启河表示,近年来双柳树镇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建成2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亩均效益稳定在2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在浅山区的晏岗村、刘洼村发展3000亩的果蔬、中草药种植基地,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为双柳树镇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让乡村建设焕发了活力,激活了乡村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双引擎”。
双柳树镇天桥村党总支书记徐祖东介绍,天桥村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天桥牧业、天桥粮业等本土企业稳健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夯实农业基础。通过直播广泛宣传地方特色,让优质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直达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小雅村舍名誉会长付金辉感慨道“过去村里草堆遍地、道路泥泞,外人进不来。如今路通了、老房改民宿了,老百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每到周末,村里游客可达上千人,为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创收机会。
乡镇的生动实践,正是潢川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从治理优化到产业兴旺,从生态提质到文化赋能,一场由点及面的振兴变革,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蓬勃展开。展望新征程,黄在国表示,放眼“十五五”,我们将始终以“两个更好”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两高四着力”部署,铆定“豫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豫东南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把潢川的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去谋划推进。以感恩奋进回报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实干担当回应老区人民群众的期盼,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潢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