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一)“六零服务”构建极简审批新生态
1.制度创新引领流程再造
通过建立行政审批年度承诺备案制,将原有8项申报材料精简至“零资料"办理。采用信用承诺替代前置审批,将供水报装环节由5个压减至“零环节”。开发智慧水务系统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法定15个工作日压缩至“零时间”即时办理。
2.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推出“掌上办网上办自助办”等多元化办理渠道。通过电子证照互认、数据共享核验等技术创新,实现用户“零跑腿"办事。创新实施“无感报装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企业建设进度,提前介入管网规划,累计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
3.机制优化降低企业成本
推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组建专业“水管家”团队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免除企业给水工程涉及的规划许可、道路开挖等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真正实现"零费用"服务。
(二)“四一模式”打造集成服务新标杆
1.“一件事”集成改革
设立水电气联办专窗,将分散在3个部门业务整合为“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创新推出“水电气网”联合踏勘机制,开发“智慧联办”系统,实现申报材料自动流转、审批结果实时推送。
2.“一窗通”服务升级
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建立“首问负责容缺受理”开展金牌服务员培训计划,窗口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8%以上。
3.“一网通”数字转型
建设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互通。开发手机APP提供在线报装、进度查询等功能。
4.“一次办”效能革命
推行“告知承诺+信用监管”审批模式,将供水接入涉及的5项审批事项合并为“一次告知、一次办理”。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超时办理事项实行全过程督办。
二、工作成效
(一)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改革实施以来,企业用水报装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0.2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精简率达100%。
(二)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
2024年以来营商环境测评显示,企业用水便利改革前提用户满意度达到100%。
(三)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改革举措吸引多家新企业落户。通过降低用水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息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正以“六零四一”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