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创“财政支付绿色通道” 为政府采购资金支付保驾护航
一、背景介绍
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指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目前,全省财政出现了收支双降的情况,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如遇大额支出或预算单位拥堵支出,不得不采取缓支、限支、甚至停止支付的紧急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支付进度,降低了企业满意度。同时,市直预算单位中还存在对政府采购资金来源不重视、与财政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财政部门无法准确把握政府采购资金支付进度的情况,不能及时高效调配财政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支付困难程度。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付慢、支付难这一痛点问题,市财政局在充分调研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多次邀请采购单位、中标企业召开专项座谈会,查找支付堵点、优化支付环节、提高支付效率,研究推出了“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春风行动’(2024版)”工作计划,在全省首创财政支付绿色通道,为政府采购资金支付保驾护航。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部门联动,健全链条管理。今年以来,围绕政府采购项目精准管理,打造政府采购全过程服务链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服务,市财政局建立了“服务专员制度”,分别在采购单位和市财政局设立政府采购服务专员,专人专职负责对接政府采购工作,打通部门壁垒,“一对一”精准实现业务对接。财政部门服务专员通过建立政府采购项目台账,精准掌握合同内容,了解合同执行进度,同时与采购单位和中标企业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强化三方联动互通,共同推动政府采购活动顺利进行。
(二)精准核查项目,加快财政支付。市财政局每月定期向部门预算单位和企业同时推送“政府采购项目支付绿色通道申请”,同时,要求各服务专员梳理汇总政府采购项目执行进度,对达到支付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摸底核查,主动催促采购单位及时申报,履约验收完毕且符合条件的当月可直接进入财政支付绿色通道,由财政部门优先保障支出,确保在采购单位发起支付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支付到企业账户,真正实现即申即办,让企业感受财政支付速度。
(三)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工作实效。首先,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依托信阳市营商办考评办法,对各采购单位进行评价打分,督促其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及时组织履约验收,提交支付申请。其次提升采购单位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培训会,对采购单位进行采购政策、采购流程培训,确保采购单位熟知政府采购业务流程,截止目前,市财政局已组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培训会六期,基本实现政府采购单位全覆盖。同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采取“一对一”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让政府采购活动更规范,采购效率更高效,支付渠道更畅通。
三、工作成效
自2024年4月政府采购支付绿色通道开通以来,信阳市财政局向采购单位和企业共推送七期支付绿色通道,累计发起支付申请172笔,总金额12807万元,实际完成支付172笔,支付总金额12807万元,支付率达到100%,大大提升了财政支付效率,解决了多年以来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慢、支付难的老大难问题。同时,财政部门服务专员对支付完成的中标企业进行回访,确保每一笔支付精准到账,并收集对政府采购工作改进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推动明确方向,获得了采购单位和中标企业的一致好评。
四、经验启示
(一)定期推送,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每月20日前按时推送支付绿色通道,财政部门通过政府采购项目台账实时掌握项目执行进度,对履约验收完成的项目,主动督促采购单位及时申报,财政部门汇总审核,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调动采购单位的积极性。
(二)简化流程,减轻采购主体负担。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和政府采购项目台账,由财政部门对完成履约验收备案的项目进行初步筛选,主动对接采购单位核查汇总,符合支付条件的项目通知采购单位统一申请,财政部门统一支付,支付绿色通道全程紧抓初步筛选、核查汇总、统一支付三个关键关节,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三)提前谋划,统筹调配财政资金。财政部门每月提前汇总绿色支付通道申请,根据当月需支付资金总量,提前谋划,统筹调配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政府采购项目支出。符合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直接进入支付绿色通道,确保采购单位提交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支付到企业账户,切实解决支付难、支付慢的问题。
(四)主动作为,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财政部门积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意识,在政府采购项目中标后,借助短信云平台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清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密切关注项目执行情况,主动搭起采购单位和中标企业的沟通桥梁;项目支付完成后,及时进行跟踪回访,确保精准支付,以积极靠前的主动服务赢得企业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