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更加平安和谐的营商环境,有力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漯河市紧紧围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活动,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紧盯目标任务,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平安有序发展。
1.聚焦源头预防,关口前移抓苗头。示范区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综合施策,靶向预防。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化解,整合全区力量,实行县级干部包镇、科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党员包人的网格化工作机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邻里、家庭、生活等六个方面的矛盾纠纷,探索运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产生的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基层矛盾纠纷风险隐患161起,化解160起,化解率99.4%。
2.深化人技联防,治安防控全覆盖。一是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坚持人防技防结合,着力抓源头,破难题,强实效。突出人防为主,依托“平安守护”专项行动,组织公安干警持续做好社会面巡逻防控;每个行政村增配专职巡防队员,配合公安机关强化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企业等巡逻防护,最大限度提升防控质效,使治安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70%;二是突出技防支撑,深化“雪亮工程”运用。加强对农村、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视频补盲建设,新增监控点位57路,27个行政村已达到不低于6路视频点位的目标要求,全天候做好300路视频点位的检测维修等工作,保证辖区监控设施在线率持续在90%以上。截至目前,通过“雪亮工程”协助破获治安案件25起,刑事案件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协助办理交通肇事案件8件。
3.注重建章立制,用心用力解民忧。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提高信访工作机制运行、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和周例会机制落实等工作,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二是完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初次信访事项办理、重复信访事项处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等业务规范,围绕初次信访“马上办”、重复信访“盯着办”、特殊信访“限时办”,建立健全首接首办、接诉即办、直转快办、跟踪督办、会商联办工作机制,着力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质效和规范化水平,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抓实领导接访约访。积极开展接访、约访、下访活动,推动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矛盾最集中的现场,运用公开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形式,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领导干部共接待群众来访67批187人次,约访下访17批33人次。班子成员轮流带领农民工欠薪“一办五专班”成员公开接访,累计化解欠薪案件21起。党政领导召开76次信访稳定周例会,对126个涉稳风险点进行研判,矛盾化解率达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