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固始县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抓手,牢固树立金融服务经济实体根本宗旨,持续增加金融资源投入、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以金融之力不断为县域经济注入“源头活水”。截至2024年6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1亿元,较年初新增18.2亿元,贷款余额及增量分别在全市8县中排名第1、第2位。


一、“线上+线下”,让银企对接更精准


线上全力推广运用“金融平台”。积极推广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豫正贷),发挥平台实行的“310”线上贷款模式,即企业“3分钟”完成线上贷款申请、银行“1分钟”完成相关数据调用、企业在平台从申请到获贷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全程“零跑腿”。目前,固始企业在“豫正贷”平台已入库企业3774家,放款11.9亿元,入库企业及放款额度分别在信阳市8县3区排名第1、第2位。线下创新举办“行长周一见”等金融活动。自2022年9月开始,于周一上午在市民之家营商会客厅,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主持,12家银行行长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举办活动15期,参加企业128家次,收集企业诉求66条,已解决或部分解决60条,落地贷款158笔2.52亿元。同时,该县还举办房地产建筑业、纺织服装、木材加工业、银税互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高标准农田等专场银企对接活动20多次,落地企业贷款104笔金额3.9亿元。


二、绿色金融,让产业发展更兴旺


      以信阳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践行绿色金融理念,助力县域绿色产业低碳发展。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固始县绿色纺织创新发展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固始县金融引领绿色纺织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组织开展纺织服装专场对接活动,重点推介电力贷、结算贷、税务贷、纺织贷、应收账款贷等纯信用贷款产品,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截至2024年6月末,该县各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30.6亿元,较年初新增3.8亿元,余额和增量分别在信阳市8县中排名第2、第3位。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原银行省属法人银行决策链短、审批快的机制优势,为引鲇入固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累计投放贷款6.82亿元,全市单笔最大绿色金融项目落地固始。2024年以来,县域金融机构累计向引鲇入固水利工程、白果冲水库、职教学校二期、高标准农田等8个重点项目发放绿色贷款4.7亿元。三是积极打造绿色金融优秀案例。筛选报送绿色金融创新案例7个,其中县农业银行“国家电投固始南山(一期)200MW风电”和天骄村镇银行“新能源公共交通公司”两个项目案例成功入选“信阳市绿色金融十大优秀案例”。


三、创新产品,让融资渠道更畅通


      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动产质押贷、纺织贷等产品,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动产质押贷”。固始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与固始天骄村镇银行立足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依托价格稳定的动产,探索引入第三方公司物联网监管,为“动产”赋予“不动产”属性,创新开发了“动产质押贷”金融信贷产品,并成功运用于羽绒、粮食、纺织、木材等四个领域。截至目前,“动产质押贷”累计授信28笔金额10285万元,发放贷款25笔金额6105万元。“纺织贷”。针对纺织企业因缺少抵质押物而出现的融资难问题,中国银行固始支行创新推出了依托企业年电费缴纳量为贷款额度测算依据的“纺织贷”产品,帮助纺织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自今年2月份该产品推出以来已成功投放“纺织贷”5笔金额1053万元。同时,该县金融机构还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优粮优信、流水贷、商易贷、个人碳账户等40余个金融产品,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17.8亿元。


四、降本增效,让金融服务更惠民


一是用好金融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固始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专项督导调研,要求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经济、金融政策,降低融资门槛和利率水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综合年化担保费率至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各金融机构累计通过无还本续贷、借新还旧、信贷展期等方式为县域企业662笔14.5亿元贷款完成续贷。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固始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企业信贷“一件事”改革公开承诺,通过公开公示的方式承诺减少企业获得信贷申请资料件数,减少企业跑腿次数,缩短企业获得信贷办理时间;制定印发《优化固始县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服务工作方案》,在市场监管局设立“首贷服务窗口”,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新设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