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人民法院:擦亮“息法润企”营商品牌 维护统一市场交易秩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息县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以能动司法为发力点,以案结事了为落脚点,对国有、民营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做到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以高质量民商事审判工作,为辖区市场经营便利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注重理念创新,从“裁判者”到“守护者”。
       一是树立“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在涉企案件执行中,息县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用执行温度换取企业出路。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模式,实现助企纾困“最优解”。息县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慎重使用,严禁超标查封和乱查封;灵活运用查封措施,对能“活封”的尽量不进行“死封”。慎重使用企业纳失制度。严格区分企业失信与丧失履行能力,对丧失履行能力的,不纳入失信名单。落实失信惩戒宽限制度,对拟采取失信惩戒措施的企业,酌情给予相应的宽限期。2025年以来,累计为21家涉企被执行人解除失信、限消,出具自动履行证明17份。二是积极为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吸纳优秀青年干警成立“普法小队”,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充分考虑企业诉求的基础上,切实找准司法服务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2025年以来实地走访17次,解决企业问题24条,实现了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
       二、强化机制创新,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体系。
       一是设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方面突破诉前调解室单一功能,打造纠纷接收、分流、调解、督促履行、回访、普法宣传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截至目前,息县法院已吸纳3家商会协会参与调解,实现与中小企业协会等13家调解平台的对接,推动已有的“专职调解+司法确认”成熟经验,促进商事调解向专业、高效、成本低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商事案件,实行“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判”,大幅压缩审理周期,提升纠纷化解效率。二是推行“示范判决+集中调解”工作模式。针对同类型批量案件(如商品房买卖、物业纠纷、金融借款等),优先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共同研判,进行精细化审理,最后作出“示范判决”,引导其他同类案件进行集中调解,快速化解。
        三、夯实协同创新,延伸司法触角,形成优化合力。
        一是协同推进执行联动。加强与公安、税务、不动产登记、银行等单位的协作,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持续开展“豫剑执行”专项行动,与24个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自2025年以来,开展专项行动20次,包含金融债权、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涉企领域,拘传41人,拘留17人,执结236件,金额1399.47万元。此外,联合信用惩戒、失信曝光等手段,加大对规避执行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终本案件办理质量。二是深入推进府院联动。建立企业纾困联动机制,与政府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陷入困境企业的债务、用工、信用修复等问题。
       息县法院通过转变司法理念,优化诉讼程序,拥抱现代科技,并与多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站”、维护统一大市场的“前哨岗”,真正擦亮司法服务品牌。下一步,息县法院将继续以当好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护航人”为目标,持续优化案件审执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