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改革委: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 创优创新“信用信阳”城市品牌

一、背景介绍

20238月,我市“首创首成”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效,更高水平构建适应信阳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助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信阳实践,创优创新“信用信阳”城市品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2024年,我市大力开展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联合国家专业机构高标准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力争打造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样本”。

二、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印发行动方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等顶层设计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面对标学习先进地市经验做法和体制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全市优化提升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成果,联合国家专业机构高标准研究制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被列为信阳市人民政府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并在全国率先进行印发实施——《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信政文〔202448号)。

(二)夯实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大基础”

一是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全面落实《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信阳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各类法规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建设管理、应用、服务各项制度规范,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承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配套制度。加强信用知识宣传解读,定期组织开展信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系统宣传和培训,提升群众对信用政策举措知晓度和“信用信阳”共建参与度。

二是提升信用平台服务能级。拓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开发“双公示”迟报数据自动拦截模块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清单、企业荣誉表彰和资质证书等目录有效提升平台信用信息归集效能制定印发《关于信阳市规范信用信息报送机制全面提升信用环境建设水平的通知》(信信用办〔20244号),在涉企重点领域、重错码清理、信用承诺、信用监管、联合奖惩、诚信宣传等七个重要方面建立信用信息常态化推送工作机制,印发通报5期,新增行政强制等8类行政管理信息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公积金、科技研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信息共计903万余条,实现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全覆盖和月更新

三是强化城市信用文化建设。开展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年系列活动,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建设万里行”等诚信主题公益宣传活动,持续营造良好诚信氛围。坚持开展诚信建设“红黑榜”名单发布、诚信对象评选等活动2023年以来发布3期“红黑榜”,其中红榜企业94家,红榜自然人21名,黑榜企业95家,黑榜自然人154名。发挥好“信用信阳”宣传阵地作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河南”网站及各类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广泛宣传报道信阳市信用建设成效和创新做法,加强信阳诚信文化传播。

(三)实施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诚信政府示范工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实现化解率100%、推动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将政务诚信建设纳入市级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全面依法治市考核、营商环境评价、文明单位创建等考核体系,在改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广泛应用政务诚信评价结果。

二是实施信用监管提升工程。开展信用承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健全信用承诺践诺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信用承诺践诺信息归集共享,将经营主体作出承诺、履行承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实现信用承诺、履行、公示、应用等各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依托“信用信阳”网站开设信用修复“一件事”专区、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专区,全面提升信用服务水平。深化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在生态环境、建筑工程、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70余个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将省级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全流程嵌入市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投资在线审批等本地平台系统,及时反馈有效案例1.74万条。

三是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工程。统筹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化、机制化共享融资授信相关信息,不断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作用,有效结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服务,推出市“信易贷”平台贷款申请明白卡,持续加大线上线下政银企对接和政策宣传,提升企业入驻率和融资活跃度。目前平台已入驻本地企业11.79万家、驻信银行82家、金融产品75个,通过平台受理贷款申请8209笔、总授信151.79亿元。

四是实施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工程。打造“信易批”“信易游”“信易学”“信易行”“信易医”“信用+办电”等30余个应用,在优化政务服务、激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信用+重要农产品”追溯工程、“信用+街区”可视化示范工程、“信用+社区”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获得“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信用获得感。

五是打造乡村信用建设特色工程。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有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涉农信用信息,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清单、保险补贴、土地流转、确权地块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涉农信用信息融合应用。完善“信阳毛尖”“光山山茶油”等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将日常巡查检查、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等工作与生产经营者信用等级相结合,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信用良好的开通项目申报“优先通道”、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六是打造区域特色信用应用工程健全完善信阳市与苏州市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其他城市信用合作机制,交流推广“信易+”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经验,不断丰富信易游、信易购、信易行等多地互认的社会化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跨场景联动。打造“一县一区一行业一特色”示范应用推动各行业部门、各县区结合经营主体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聚焦绿色生态、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挖掘“信用+”创新应用,打造本行业领域、本辖区特色信用应用场景示范现已拍摄《浉河区:打造信用示范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平桥区:以“信”赋能纾企困 信用“有价”动力足《羊山新区:筑牢信用基石增添发展动能等宣传片,全国、省、市层面宣传推广

三、工作成效

去年以来,信阳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前列,信用环境建设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两年保持第一方阵,在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党政一把手谈政务诚信”专访,分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经验做法,获得两项“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应用场景称号912-14日,圆满完成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河南省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领导同志到信阳市调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宜,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班进行经验交流发言,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信阳市“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编制思路,进一步提升“信用信阳”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为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经验启示

城市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权威认定,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诚信名片”,是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综合反映着一个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升行动是塑造城市品牌、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发改部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要提高站位,精准务实地抓好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模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信用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