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执法+”监管模式 描绘法治环境新画卷
一、背景介绍
为解决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执法与普法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商城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以“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工作目标,探索“执法+”监管模式,构建“培训普法、温情释法、创新执法”全链条执法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执法+培训”,提升监管专业水平。
“沉浸式”普法。依托“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安全用药月、“12·4”国家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举行一系列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执法、手机警示信息、宣传标语滚动播放、提供义务服务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提升群众及市场主体法治意识。“专题式”讲法。以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专项业务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定期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系统性学习条例细则、规章制度以及现场取证、电子取证等技能,推动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向“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专精全型执法人才转变。目前,我局正在食品行业领域探索“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手册,督促企业切实规范履责、合法合规经营。
(二)“执法+服务”,彰显监管办案温度。
抓好事前指导,避免“一罚了之”。印发《商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防控制度》和《商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四张清单》,明确柔性执法的具体事项。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对监管对象是否属于首次违法、是否主动改正、违法情节轻重、主观过错大小、危害后果大小等情节进行通盘考虑,对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符合法律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条件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公正处罚。抓好事后回访,确保规范提升。处罚决定作出后,以“康复式”回访制度为引领,对当事人违法行为整改落实情况、意见建议等事项进行回访、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指导,避免类似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化解了监管执法和监管对象之间的矛盾。
(三)“执法+创新”,增强执法监管力度。
创新监管方式,推出“双随机+你点我查”监督检查活动,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对列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内的6个民生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票选”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抽查计划,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检查频次,增强群众获得感、参与感、安全感,打造社会共治、精准发力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丰富监督手段,在全市开展“随同执法”新型监督模式,通过邀请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陪同观摩行政执法情况,对重点领域的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指导和评价。切实弥补当前仅对行政行为结果进行监督、疏于过程监督的空白,有利于推进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工作成效
商城县市场监管局不断强化法治宣传培训,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方位落实柔性执法理念,规范自由裁量基准,将“服务”和“监管”有机结合。
其中,我局创新推出的“双随机+你点我查”该举措获河南省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2023年第3期双随机简报典型通报,并入选2023年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
2023年度以来,商城县市场监管局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20余次,准确运用行政约谈、行政指导,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360件,其中从轻处罚261件、减轻处罚77件、不予处罚13件。通过“执法+”监管新模式,极大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助力高质量发展。
四、经验启示
下一步,商城县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优化“执法+”监管模式,以“执法+培训、执法+创新、执法+服务”的三位一体法治监管体系,围绕事前立体式普法、专题式讲法、体验式学法,着力打造执法办案的行家里手;事中针对新型业态、新兴行业及轻微违法、首次违法等行为,采取包容审慎执法;事后“康复式”回访,把回访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大力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以法治环境持续优化,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