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方案》,提出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淮滨县法院马集法庭坐落在淮滨县弱筋小麦核心主产区马集镇,马集法庭秉持“服务粮农、助力粮企、能动履职”工作理念,以源头预防“抓前端”、非诉挺前“疏中端”、实质解纷“治末端”的“三端共治”为抓手,打造“弱筋小麦绿色法庭”,为粮农、粮企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助力辖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一)前端“把关”,为源头编织“防御网”
马集法庭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一是“织网”。编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御网”,建立由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牵头,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村委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织就乡、村、网格三个层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御网”。二是“撒网”。主动对辖区内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马集法庭在辖区各个村委会设置“码上找法官”解纷二维码,群众扫一扫,法官马上来,让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化解在早。三是“晒网”。通过司法大数据将辖区各乡镇万人成讼率、矛盾高发领域及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乡党委政府报告,让党委政府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晒”数据,促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通过群众身边的案件,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针对辖区多发性、类型化纠纷,筛选典型案例,制作《农村家事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农村民间借贷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农村耕地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等不同类型法律指引,通过“晒”案例,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有事先协商,凡事先讲法已逐步成为辖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一种习惯。
(二)中端“疏通”,促乡村绽放“东方之花”
马集法庭结合淮河治理的历史经验,将“疏”和“通”作为抓手,积极整合辖区调解资源,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联动调解大格局。一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马集法庭积极抓住“防御网”的优势,按照矛盾类型有针对性打造“老村长调解室”“小镇家事调解室”“人大代表调解室”三大特色调解室。针对涉及粮农、粮企、土地流转纠纷及邻里纠纷,由“老村长调解室”特邀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干部、网格员共同参与调解;针对婚姻家庭及彩礼纠纷,由“小镇家事调解室”特邀辖区妇联主任、网格员、心理疏导老师共同参与调解;针对有可能信访的纠纷,由“人大代表调解室”特邀辖区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特色调解品牌建立和打造,不但释放了多元联动解纷的效能,也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对法庭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和信访增量。二是建立“三员联调”模式。马集法庭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员额法官”的“三员联调”模式,通过人民调解员说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理,员额法官说法,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实质化解。该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宣传报道。
(三)末端“治理”,为纠纷送上“休止符”
马集法庭树立“调、立、审、执、访”一体化理念,把好案件质量关同时,强化判后释法答疑、督促履行,将纠纷化解在执行前,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减少衍生案件。强化保全措施运用,规范和加强诉前诉中保全工作,为实质性化解纠纷提供可能。建立审执衔接制度,将审判须有利于止争的理念贯穿调解、审判、执行全程,建立“调解贯穿+以保促执+判后答疑+跟踪回访”模式。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积极促进当庭履行,对于不能当庭履行的,由审执衔接员定期回访,乡村网格力量上门提醒,全力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
三、工作成效
马集法庭通过“三端共治”,积极化解辖区矛盾纠纷,取得显著效果,2024年8月入选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设案例。2023年至今,马集法庭通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治理,成功将辖区内涉及粮农、粮企等类型的土地流转、林地、鱼塘确权以及相应经营权纠纷等13起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1-6月,马集法庭诉前调解成功率48.1%,民事一审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5.71%,上诉率4.52%,服判息诉率95.48%,案-件比1.36,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43.62%。
四、经验启示
淮滨县法院马集法庭通过“三端共治”,前端预防、排查矛盾纠纷,中端整合调解资源,末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诉源治理模式,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单独办案到多方联动的转变。马集法庭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改变“低头办案”的习惯做法,内外联动,在党委领导下,凝聚派出所、司法所、村委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乡贤、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通过“织网”“撒网”“晒网”和整合调解资源,构建多元解纷治理体系,共同化解辖区矛盾纠纷。
二是从主责主业到基层治理的转变。马集法庭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不仅凝心聚力立足主责主业,稳妥处理家事、邻里纠纷案件,在执法办案上履职尽责,还积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帮助村委修改村规民约,向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白皮书,精准服务科学决策,一体化推进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全流程、各环节、多角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三是从被动化解到主动预防的转变。马集法庭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以弱筋小麦产区为依托,针对粮农、粮企的邻里纠纷、种子农药化肥纠纷等问题,从“等事上门”变为“主动上门”,通过巡回审判、判后答疑、制作各种风险防范指引,推动诉求源头化解,精准化解,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在开口前、解决在家门前,不断提高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