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濮阳县系统梳理先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具体任务,分解细化为19项具体清单,每项清单明确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各牵头责任单位制定工作台账和时间节点,节点化、项目化、台账化管理,一项一项盯紧抓牢,抓招商、抓建设、抓平台,制造业倍增行动取得明显成效。1至3月份,全县制造业投资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289.8%;制造业总产值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12%。
一、招商引资抓入口
保持一季度良好劲头,用好已到位项目资金,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早日到位。一是坚持大员招商。坚持“一把手”抓招商,党政主负责同志亲自带头谋划、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亲自出面洽谈推进重大项目,增强客商投资信心,提高招商成效。充分发挥招商专班职能,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评判招商干部表现的主依据之一,着力打造一支具备“专注精神、专业能力”和“实干争先、实绩过硬”的招商队伍。二是聚焦延链成群。有延链成群的意识,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原则,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紧盯链条上的头部企业、关键环节,在招引先进制造业项目上持续发力,着力招引一批龙头型、节点型、终端型企业,力争洽谈项目线索及时转化、及早签约,带动上下游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三是加强督导落实。严格落实通报考核制度,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既注重项目数量体量、到位资金等硬性指标,又把握好“加分”内容等激励性指标,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相关部门对招商工作加强督查,对因服务不到位、承诺不兑现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招商项目外流外转的,倒查责任、严肃问责。
二、项目建设抓达效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制造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以“争”的干劲、“抢”的冲劲、“拼”的韧劲,齐心协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明确重点任务。围绕年内实施的赛能硅烷法多晶硅等30个重点制造业项目,主动跟进对接、积极清除阻碍,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竣工投产重点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形成实实在在的投资支撑和营收产值支撑。加快实施23个“三化改造”项目,紧盯剩余2个未开工项目,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强化督导考核,确保项目按时开工。重点项目由县级领导分包负责,亲自过问项目进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督促各方加快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按时建成投产。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服务”理念,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科学整合土地资源,全面推广“标准地+承诺制”,加大“标准地”供给,高效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优先保障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针对企业反响强烈的用工、用能等素成本问题,全力协调保障供给,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降成本、拓空间。舍身处地的从企业角度出发,定制政策并提供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为签约项目早动工、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稳产达效创造条件。三是压实落实责任。做到每个人肩上都有责任,手中都有任务,汇报时都有效果。用好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逐月细化任务节点,坚持周调度、大员上阵、挂图作战,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拧紧责任链条,真正形成责任闭环,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层层传递压力、落实责任,努力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
三、发展平台抓改革
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敢于引领全县,为全县的发展做强支撑、做大贡献。继续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厚植制造业倍增发展土壤,以开发区高质量建设承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前瞻布局。突出协同紧密,用好顶层设计,大力破除本位主义、行政壁垒和制度壁垒,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因地制宜,做好整体规划布局和政策匹配,结合全县产业基础,高标准做好开发区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健全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需与范县合作的事项共同商议、共同发展。二是完善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鼓励开发区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特别是开发区平台公司,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补助,助推产业集群迈向中高端、关键环。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生产素的匹配必须跟上,包括水、电、气、暖等。三是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三化三制”管理水平,加快提升开发区运营公司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加快推动放权赋能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经营、法治化治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濮材濮用、濮用濮材”和发电消纳不足等情况,有关部门及时开展针对性调研,掌握相关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如汉丰新材料已具备生产条件,因订单原因暂未生产,对于此类企业,动员全县力量帮助企业找市场、拓渠道、获订单、扩产能,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增信心、强后劲。